“你的银行卡涉嫌洗钱……”“你的身份证异地使用……”“你涉嫌刑事犯罪被通缉了……”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典型的来电开场白,但是依旧不断有人上当。日前,记者从西昌市公安局获悉,2月8日至2月14日,西昌市共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起,损失金额高达215.6万元。其中,网上贷款类发案3起,损失金额15万元;刷单返利类发案2起,损失金额22.08万元;冒充客服类发案2起,损失金额16.23万元;冒充公检法类发案1起,损失金额99.3万元;投资理财类发案1起,损失金额37.2万元;虚假退款类发案1起,损失金额9.88万元。
2022年12月底,市民陈某被拉进一个网上投资炒股“勇攀高峰”QQ群,通过和群里陌生人聊天后下载了一个叫“AntMesseg”的加密聊天软件,投资老师指导其下载名为“ZHSH-IA-OK.appD”APP,注册账户并绑定银行卡进行投资炒股交易。2023年1月9日至2023年2月2日期间,陈某陆续向指定账户转款11次,2月8日该投资APP发布被证监会调查所有账户被冻结通告,称需继续转账才能解冻账户提现,陈某这才意识到被骗。陈某先后转账11次,共计被骗22.08万元。
2023年1月10日,陈某收到一条陌生短信称可以免费领取小礼物并点击链接下载“金福园”APP,对方以给明星点赞做任务为由让其完成点赞任务就可获利,陈某两次点赞后获得100余元返利便深信不疑。在对方指示下第一次转账2999元,对方以操作失误为由未返款;第二次转账38653元,转款后仍不能提现,陈才意识到被骗。受骗后陈某未及时报警,自己到网上联系所谓的“黑客”帮其追回被骗的资金,“黑客”称需要收取服务费并展示其技术让陈某深信不疑。2月4日,陈某第一次转账21778元;对方以需要转入被骗资金数额供银行验证为由,让陈某继续转款,陈某第二次转账4165元;第三次转账14652元;对方又以账号输入错误、交纳保密金为由让陈某转款。随后陈某再分别转账4次。转款后陈某发现联系不上对方,才意识到二次受骗。陈某先后转账9次,共计被骗37.2万元。
2023年2月7日,叶某在家看到快手上有一条关于某明星的QQ号就添加好友。添加完毕后叶某问是否是明星本人,对方在QQ上发来一张警官证和律师资格证,自称是一名律师,告知叶某这个QQ号涉嫌明星隐私泄露需要添加其个人QQ。叶某添加其QQ号后,对方发来语音说因为添加了明星的QQ号涉嫌泄露隐私,让叶某回家找个安静的地方视频。叶某相信后按照对方要求回家关好门窗与其视频,对方称是某明星的代理律师,现在和当地公安机关核查明星隐私泄露情况需要叶某配合,澄清叶某泄露隐私的嫌疑。叶某相信后,按照对方指示用自己母亲的手机进行操作,叶某先后向对方转账7次,合计99万余元,2月8日叶某母亲发现账户上的钱被转走,叶某才意识到被骗。叶某先后转账7次,共计被骗99.3万元。
据悉,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,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势头,2月8日至14日,公安机关精准预警劝阻867人,西昌“金钟罩”联防平台精准预警劝阻732人,市反诈中心精准预警劝阻1892人,反诈猎人精准预警劝阻2345人。
在此,西昌公安提醒,千万不要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APP,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,不要轻信“无需抵押即可办理贷款”的网络贷款信息,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。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、QQ让你下载APP或点击链接进行投资的都是诈骗,凡是客服主动退款、索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。如您不慎被骗,请立即拨打110报警,并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,切勿通过网上去寻找维权机构,避免二次上当受骗。
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晓虹